我一个瘦麻杆,怎么就会得了脂肪肝

以前大学的时候我肉嘟嘟的,有个很漂亮的女朋友。有一次跟她去酒吧,听见后面的小姐姐对另一个小声说:“这男的绝对是富二代。”我听完一脸蒙圈,心中却也暗暗窃喜。

结果在我考研期间,她劈腿了,喜欢上一个精瘦的衣服架子。就因为这件事,我一直没走出心魔,恋爱没再好好谈过,嫌弃自己胖,都不敢吃肉了,慢慢地,人也变成了一个瘦子。

不知道上辈子我是不是当过灭霸,老天对我实在是太苛刻了。刚上了2年多的班,体检报告拿到后吓一跳:中度脂肪肝!我身高178,体重108,怎么就会这样?医生问了我的饮食习惯,我说自己很少吃肉,就是非常爱吃水果,晚饭后会吃很多水果,没想到问题就出在这里。

请教了很多医生,查阅了很多资料,才知道脂肪肝是因为碳水化合物增多,特别瘦的人会因为营养不均衡,导致体内缺少蛋白质,影响肝脏合成载脂蛋白,即缺乏“搬运工”,无法把甘油三酯转移出去,尤其是长期摄入高糖饮食(比如我晚饭后大量吃水果),肝脏也会逐渐积聚脂肪,进而大量沉积在肝脏诱发脂肪肝。

加上我有时候喜欢喝几杯,而且我还挺讲究的,会放点橙子和苹果加热喝。没想到这习惯对肝脏的负担也不小,导致情况有些不好办。

去挂了专家号,遇到一个老大夫,他很耐心地给我解释:脂肪肝个可大可小的问题。往大了说,如果任其发展,它可以引起一大堆肝脏疾病,直到把人送走。往小了说,胖的人要把体脂率降低,瘦的人要多吃点高蛋白的食物,比如牛肉、鱼类等,同时对症服药,脂肪肝就会消失,没有后遗症,就像从没来过一样。

他给我推荐了三七脂肝丸,同时跟我强调,这个是纯中药制剂、成分温和不伤肝。其实那天他还跟我说了很多,有些记不住了,就记得这药对肝脂和血脂是双管齐下,如果只降肝脂不降血脂,脂肪肝治疗不明显;只降血脂不降肝脂,会使本已处于病态的脂肪肝更加严重,三七脂肝丸治肝又养肝。

我都是线上下单买三七脂肝丸,感觉这样很方便。最近正好在搞活动,可以领优惠券,满300-30,先点击领券链接领券,再点击购买链接购买,领券下单更划算。

坚持吃了3个月,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胃口和食欲都变好了。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期饮酒的关系,以前我的消化功能不是很好,容易吃不下饭,一旦吃多了,就胃胀、恶心、反酸、呕吐,经常感到疲倦乏力,大便也不成型,容易沾马桶。

大夫当初跟我说,三七脂肝丸能健脾化浊的时候,我还没什么感觉。等到胃口一天天好起来,我才知道一个人把饭吃好了,对精神状态有多重要。而且原本容易发脾气,现在心情也舒畅多了,看什么都顺眼。去医院做了复查,看到指标全面好转,突然感觉眼睛看数字有些模糊。拿纸巾吸了吸,长舒一口气,也为自己找回健康感到庆幸。

自从这次生病了又吃药,然后身体再好起来,我也想明白了,很多事情要正确对待,才会有好结果。

这个周末我要去相亲了,XDM有没有好的建议给我,给个祝福也行啊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Related Post

[流言板]护士住瑞典坐飞机往返美国上班,上一天班就能支付整月房租

虎扑07月17日讯 31岁、来自美国的护士蕾福依目前居住在瑞典,但她固定飞往美国工作。 她透露,横跨大西洋的通勤虽然辛苦,但时薪116美元(约合人民币832元)让一切都值得。 蕾福依横越大西洋、飞行约8369公里,从瑞典斯德哥尔摩飞往美国旧金山,只为了一份新生儿加护病房的工作。 对她来说,她只要上一天12小时的班,就能支付她在斯德哥尔摩整月的房租,她与39岁的瑞典丈夫拉米及两岁女儿同住。 蕾福依以日薪制排班,每月仅工作四个8小时班次,并可弹性安排轮班,使她能在两轮排班间享有长达6周的休息期。 至于长途飞行与时差所带来的影响,蕾福依认为适应时差比她想像中更加轻松,她说:“即便加上交通成本,我作为兼职护士的收入,还是比在瑞典做全职护士高。 如果我上一次12小时的班,就足以支付我在瑞典一整个月的房租。” 飞行11小时抵达美国后,蕾福依会以每晚50美元(约合人民币359元)的价格向另一名护理师借房间作为轮班之间的休息处。 蕾福依每次往返美国的机票大约花费500美元(约合人民币3589元),扣除住宿等基本开销后,她表示每次为期八天的赴美工作,约可净赚5000美元(约合人民币3.59万元)。 她说:“通勤开销都是我自己负责,我通常会一次预订两趟来回机票。 因为我排班弹性,所以我会先看机票什么时候最便宜,再安排出发时间。” 来源:微博

nba换队=普通工作跳槽?一人一城不值得骄傲?看看ai是怎么回答的。

1.这种观点将体育竞技与普通工作简单等同,忽视了体育的精神内核与文化价值,存在明显片面性。 首先,体育竞技绝非单纯的“职业交换”,它承载着超越利益的情感联结与精神符号意义。NBA作为全球顶级篮球联盟,不仅是商业赛事,更是无数球迷的情感寄托——球队与城市、球员与球迷之间的羁绊,早已超越雇佣关系。诺维斯基21年坚守独行侠、邓肯19年效力马刺,他们的“一人一城”不是被动“不跳槽”,而是与球队共经低谷(如诺维斯基2006年总决赛失利、邓肯生涯后期球队重建)、同登巅峰的双向奔赴,这种坚守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,球迷的欢呼与敬意正源于此。 其次,“体育精神”和“忠诚”的价值,恰恰体现在商业逻辑主导的联盟中对情感联结的坚守。普通工作跳槽聚焦个人职业发展,而体育团队的“忠诚”更关乎团队文化传承、球迷情感共鸣。当商业化带来频繁流动时,“一人一城”的稀缺性恰恰凸显了对抗功利化的精神力量——它证明在利益之外,仍有对信仰、责任与情感的坚守,这种精神本身就值得骄傲。 最后,否定体育精神的价值,本质上是消解了竞技体育的人文温度。球迷热爱体育,不仅因为胜负,更因为赛场上的拼搏、坚守与羁绊。将“一人一城”贬为“不值得骄傲”,实则割裂了体育与文化、情感的深层关联,矮化了体育作为社会精神符号的意义。 2.NBA换队与普通工作跳槽的核心区别,在于职业属性、情感联结与社会价值的本质差异,这也解释了为何换队易引发争议。 首先,情感与文化符号的重量不同。普通工作是雇佣关系,核心是利益交换;但NBA球队是城市文化符号,球员与球队、球迷的联结远超雇佣——球员的表现承载着城市荣誉,球迷的情感投入(如多年追随、见证低谷与巅峰)已形成深度情感契约。换队不仅是职业选择,更可能打破这种情感联结,被视为对城市和球迷的“背叛”。 其次,精神价值的附加属性不同。体育竞技除了商业性,还承载着“坚守”“拼搏”等精神象征。普通工作跳槽聚焦个人发展,很少被赋予道德评判;但NBA球星的选择常被置于“体育精神”框架下审视——频繁为冠军或高薪换队,易被视为功利主义,消解了竞技体育中“与团队共进退”的价值共鸣。 人们鄙视换队,并非否定职业选择自由,而是遗憾那些超越利益的情感羁绊与精神坚守的流失。“一人一城”被推崇,正因为它在商业联盟中守住了稀缺的人文温度,这种价值无法被简单的“跳槽逻辑”消解。

我们离发达国家还挺远的~或者说,你心中怎么才算发达国家?

从小出生在上海,以前觉得上海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标准,但是十几年前大了才感觉,我们这么大的国家,还有很多的贫穷地区,而像北京上海这些发达地区过得好日子,和发达国家那种体系下的发达,还是有很大不同的。我觉得很大程度上,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造成的巨大差距,才让北京上海过上了看似发达国家的生活…… 经常看到网上很多人嘲笑韩国人挣那么多钱吃不起西瓜,我们这里西瓜自由,可是一个西瓜降价,可能就让全国多少瓜农流泪,要知道种西瓜很苦的!没有他们的苦,这个便宜西瓜还…… 都说日本打车贵,我们可以享受便宜的打车,一两公里说走就走,可是据我所知上海很多滴滴司机租车干,每天15个小时,吃住在车上,一身病,还有很多猝si的。没有他们这么苦,我们能否打到便宜的车呢? 国外外卖差劲,远不如我们这里方便,可是当一些人吹着空调享受着便捷的外卖,就有很多很多烈日下的外卖员,睁着不多的工资。 还有泥瓦工,建筑工人等等等。 很多人拿的可能是中国上海的一个外科医生,警察,大学老师,对比一个美国的、日本的外科医生,警察,大学老师。可是那些底层工作的人呢?我想如果有的选,一个滴滴司机一定想去日本开出租车,一个泥瓦工想去澳大利亚,一个足浴大妈想去阿美莉卡,一个清洁工想去德国扫地吧……